最近有個學員為了她的女兒非常煩惱,
因為她的女兒現在小學六年級進入了叛逆期,
開始變得非常不聽話,注重外表不願意穿她覺得不好看的衣服,
也嫌媽媽太囉嗦很煩人,跟大人講話沒禮貌,不然就是不回答,
在學校開始談戀愛,常常沒有和大人打招呼就不見人影,
學校下課後在外面晃蕩一陣子才去補習班,讓老師經常打電話到家中,
到了最近已經不願意去補習班上課,讓媽媽傷透腦經,
怎麼說、怎麼罵都沒有效果,依然故我,
由於爸爸長期在外工作,所以與媽媽及外公、外婆同住,
這種叛逆的狀態讓長輩們都非常感冒,
爺爺甚至懷疑這小女孩是不是生病,該帶去給醫生診察......
除了這位學員外,之前我們也碰過好幾個青少年叛逆的例子,
有個國中女生不但休學,
甚至因為母親不願幫她買遊戲加值而追打母親,
而另一個國中男生的案子則是成為說謊及偷竊的慣犯,
這些青少年共同的特點就是~
對嚴格管教他們而又溺愛過頭的父母有著忿恨不平的情緒,
尤其是平日與他們接觸最多的母親。
曾經這個國中的小男生問我:是否心中常有想砸毀東西的想法?
他說這樣的想法經常縈繞腦海,可見他心中有著多少壓抑的不滿~
在接觸了這些個案後,
我發現其實解決問題的關鍵並不完全在孩子身上,
他們所呈現的狀態只是反映了父母的對待方式,
這三個孩子都很聰明,他們的家庭狀態都有一個共通點,
那就是父母在情感和溝通上出了問題,
雙方在管教孩子上無法一致,
或者教導的責任落在特定一方身上。
母親為孩子做了太多,成了溺愛,
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,無法養成責任感。
在他們小的時候,或許還可以聽話照大人的意思做些甚麼,
但到了叛逆期,他們渴望擁有自己的自由和尊重,
想掙脫父母的制約與責備,卻還學不會為自己負責任,
容易表現出暴躁、不耐煩、不搭理大人的狀態,
所以出言不遜,做出許多讓父母傷心的叛逆行為,
父母通常是對孩子付出最多,
卻也是最多囉嗦和責備與控制的人,
所以自然成為孩子抗爭的對象,
加上孩子到了青春期,
對同儕的認同、長輩的肯定,他們雖然說不出卻非常在乎。
他們正在"獨立"與"依賴"的掙扎階段,
青少年所面對的,除了他本身舊有的生理與心理的束縛外,
還有周圍成人所刻意營建的各種限制。
與其說他叛逆,不如說他徬徨,他們還沒有懂得如何表達意見;
他固執不服從,是因為還沒學會拒絕的藝術;
他桀敖不馴,是由於實在沒有自信能獲得他人的接納,
他沈默不語,正是因為滿腹話語卻不知如何說出口;
他暴躁生氣是對自己各種反常的表現,也感到內疚和自責,
但卻又不滿現狀,必須選擇反抗。
我用朋友的角度問了這些叛逆期的孩子很多問題,
問他們為什麼做這些違逆母親的事?
他們多半沒有具體的回答,
能說的只是誰叫媽媽要這樣或者是藐視母親的話語,
他們無法說出自己內心更深的感受,
就像父母也無法將自己的軟弱和委屈用孩子能理解的話語說出一樣,
他們的母親長期背負照顧和教養孩子的責任,
為了孩子他們犧牲無數的時間、體力、金錢和情感,
怕他們冷、怕他們餓、怕他們身體不健康、在學校被欺負等等......
卻換來孩子的厭惡與嫌棄,內心也有著很多的委屈,
如果遇上孩子誇張的行為,往往就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怒氣,
但結果就是造成雙方裂痕越來越大,更加無法體會對方的心情。
另外父母親也擔心孩子的脫軌行為會越演越烈,
但青少年正是自我觀念成形,思想啟發的階段,
由於正在掙扎著長大,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角色認同,
但我們期望過去那種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教育效果,
所以使用了絕對的壓制手段,但結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,
更危險的是,我們把自己對他的影響力拱手讓人,
或許就會造成別人的可乘之機,
常常聽說國中校園有黑道介入吸收小弟,
利用的就是青少年在家得不到認同,
卻又急需外界接納肯定的心理狀態。
面對青少年的叛逆,
父母親不要急著把問題都歸在孩子身上,
更應該的是去面對和省思過去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已不再適用,
試圖去逆轉或改變孩子現狀之前,必須要先自我成長、改變自己,
我們必須有更多的耐心~
不要不經思索就拒絕青少年的要求。
尤其是你以往習慣不予理會的要求,
也必須慎重考慮之後,
把它「當做一回事」的給予回應與討論,
找出充分的理由,讓他明瞭您的看法。
只要與青少年有關的決定,都必須事先詢問他的意見。
即使是你覺得沒甚麼道理的意見,也應該認真傾聽並與他討論,
尊重青少年的自我感。不要強迫他們接受大人的要求。
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,也應該用「我希望…」或「我建議......」
給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間,讓他有學習、省思的思考機會。
要以對待成人的態度對待他,讓他感受被尊重,
除非在某些情況下他自動願意充當小孩。
對他表示永遠的支持與肯定,
特別是在青少年犯了嚴重錯誤之後,
應該給予他改正的機會,
對其改正的態度要抱持著肯定與支持。
另外父母親也必須經得起挫折,
孩子現在叛逆不是因為他們不愛你了、不需要你了,
而是他們在爭取自己的空間,
或許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很負面的狀態,
常常會讓父母覺得很受傷、很難過,
但這個過程會過去,父母要受得起孩子對你的否定和打擊,
我認識的成人中也有因為叛逆期讓父母傷心,後悔不已,
他的自責反而造成他永遠只能活在父母的期待中,
無法為自己而活,生命變得更不自由與苦悶..........
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要學會包容孩子與你的不同,
以我自己做例子,我的父母是非常踏實與保守的人,
他們的規律與奮鬥確保了人生的平穩,
也因為他們的辛勞,才讓我們這些孩子生活無虞、長大成人,
但父母希望我們用他們的觀念生活,
因為那是他們覺得安全少風險的方式.......
我在青少年時沒有經過叛逆期,
但學校畢業,工作後不久就離開父母在外居住,
因為我的生活方式與他們不同,他們忍不住會管東管西,
我所追求的生命意義因為無法確保將來的安穩,
所以得不到他們的認同..........,
我離開他們居住,或許也是一種叛逆,
像青少年的孩子一樣為自己爭取 空間。
其實他們的要求並沒有甚麼錯,
絕對是為孩子好,
但我就是我,我的人生不會與他們相同,
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,有著不同的生命歷程,
沒有誰對誰錯,也沒有不感謝父母的辛苦,
愛不會因此消失,只是彼此生命有不同風景而已,
所以"包容"在一份愛的關係中非常重要,
接受別人與自己的不同,
不僅親子關係,在其他人際關係中也同樣重要。
面對孩子的叛逆的確很難很難,
父母要有更多關心更多諒解,卻不能放任與冷漠,
在親子關係緊張或孩子讓你憤怒傷心時,
不要忘了要用愛來支持你自己,
永遠記得被愛包圍時的感覺,
對愛的信仰能幫助你走過所有的艱難~
最後送上一句我的老師~
愛瑪成長藝術協會的創辦人所說的話:
愛是包容,是知道對方需要什麼,
並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給他。